您的购物车当前为空

| 规格 | 价格 | 库存 | 数量 |
|---|---|---|---|
| 50 T | ¥ 3,456 | 10-12日内发货 |
SSS 催化 ADPG 与淀粉引物 (葡聚糖) 反应,将葡萄糖分子转移到淀粉引物上,同时生成 ADP,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丙酮酸激酶、己糖激酶和6-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依次催化 NADP+ 还原为 NADPH,NADPH 生成量与前一步反应中 ADP 生成量呈正比,340nm 下测定 NADPH 增加量即可计算 SSS 活性。
50T/48S规格的产品组成及保存条件:
| 编号 | 规格 | 储存条件 |
|---|---|---|
| CB0187UV-ES | 50mL×1 瓶 | 4℃保存; |
| CB0187UV-A | 40mL×1 瓶 | 4℃保存; |
| CB0187UV-Powder-1 | 粉剂×2 支 | 4℃保存; |
| CB0187UV-Powder-2 | 粉剂×2 支 | -20℃保存; |
| CB0187UV-Powder-3 | 粉剂×2 支 | -20℃保存;临用前加入5mL CB0187UV-A充分混匀 |
| CB0187UV-Powder-4 | 粉剂×2 支 | -20℃保存;临用前加入8mL CB0187UV-A充分混匀 |
| CB0187UV-Powder-5 | 粉剂×2 支 | -20℃保存;临用前加入416μL双蒸水充分混匀 |
| CB0187UV-B | 250μL×3支 | -20℃保存; |
| CB0187UV-C | 12.5ul×2支 | 4℃保存;每支临用前加入4mL溶解好的CB0187UV-Powder-3 |
| 反应液Ⅰ配制 | 临用前在CB0187UV-Powder-1中加入7mL CB0187UV-A,缓慢加热,逐渐升温使其溶解,冷却后将加入CB0187UV-Powder-2混合溶解。这样可以分两批配制并且测定。 | |
正式测定前务必取 2-3 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。
一、自备用品:
紫外分光光度计/酶标仪、水浴锅、台式离心机、移液器、微量石英比色皿/96孔板、研钵、冰和蒸馏水。
二、粗酶液制备
按照组织质量(g):提取液体积(mL)为 1:5~10 的比例(建议称取约 0.1g 组织,加入 1mL CB0187UV-ES),进行冰浴匀浆。10000g 4℃离心 10min,取上清,置冰上待测。
三、测定步骤:
1.分光光度计预热 30min 以上,调节波长至 340nm,蒸馏水调零。
2.在 EP 管中按顺序加入下列试剂:
| 试剂名称 | 测定管(μL) |
|---|---|
| 样本 | 200 |
| 反应液Ⅰ | 270 |
| 混匀,30℃保温 20 min,置沸水浴中 1 min(盖紧,防止水分散失),冰浴冷却, | |
| CB0187UV-C | 150 |
| 混匀,30℃保温 30 min,置沸水浴中 1 min(盖紧,防止水分散失),冰浴冷却,10000g 25℃离心 10min,取上清液。 | |
| 上清液 | 450 |
| CB0187UV-Powder-4 | 300 |
| CB0187UV-Powder-5 | 15 |
| CB0187UV-B | 15 |
| 混匀后立即在 340 nm 波长下记录初始吸光度 A1 和 2min 后的吸光度 A2,计算 ΔA=A2-A1。 | |
四、SSS 活力单位的计算:
1.按样本蛋白浓度计算:
单位的定义:每 mg 组织蛋白每分钟催化产生 1nmol NADPH 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。
SSS(U/mg prot)=[ΔA÷(ε×d)×V 测]÷(Cpr×V样÷V反总×V 上清) ÷T =432×ΔA÷Cpr
2.按照样本鲜重计算:
单位的定义:每 g 组织每分钟催化产生 1nmol NADPH 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。
SSS 活性(U/g 鲜重) =[ΔA÷(ε×d)×V 测]÷(W÷V提取×V样÷V反总×V 上清) ÷T =432×ΔA÷W
V 测:测量体积,0.78mL;V反总:反应体积,0.62mL ;V提取:加入提取液体积,1mL;T:反应时间,2min;ε:NADPH 消光系数,6.22×10-3mL/(nmol˙cm);d:石英比色皿光径,1cm;V样本:加入样本的量,0.2mL;V 上清:吸取上清液的量,0.45mL;Cpr:样本蛋白浓度,mg/mL;W: 样本鲜重,g。
1.本产品仅限于专业人员的科学研究用,不得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,不得用于食品或药品,不得存放于普通住宅内。
2.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,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。

版权所有©2015-2025 TargetMol Chemicals Inc.保留所有权利.
沪ICP备20019793号-4 |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6700号
| 沪(静)应急管危经许[2024]2034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