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购物车当前为空
本研究采用蛋白质数据库中十种人类离子通道靶点(与小分子离子通道调节剂形成的复合物)的X射线数据:
• 红藻氨酸1型离子型谷氨酸受体(GRIK1)
• 膜联蛋白V
• K钾离子通道亚家族K成员10
• 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蛋白2(SK2)
• 甘氨酸受体α-3亚基
• NMDA 2A型离子型谷氨酸受体(GRIN2A)
• 谷氨酸受体2(GluR2)
•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GluR5
•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(EAAT1)
• 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(CFTR)
针对每个复合物,我们构建了基于受体的药效团模型,其中包含描述结合模式的多种"特征":氢键供体、氢键受体、芳香环、疏水基团、正电荷或负电荷(图1)。每个模型均设有"排除体积",用于模拟配体周围结合位点的原子空间分布,从而在虚拟筛选中阻止化合物定位于这些空间点。
随后,使用预生成构象(每个化合物最多50个构象)将内部数据库对每个药效团模型进行筛选(图2-3)。初步获得的潜在离子通道调节剂经过五规则、PAINS过滤及内部药物化学过滤器处理,以去除含有"不良"基团及反应性基团的分子。
最终筛选集中选定了靶向离子通道的类药性化合物,这些化合物在对应药效团模型中显示出最佳匹配度。相关靶点信息及药效团"匹配度"评分已一并提供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很棒

|